持续30年 这个村老人每月领“养老金”
持续30年 这个村老人每月领“养老金”
持续30年 这个村老人每月领“养老金”
■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(chénlínghóng) 通讯员 冯春木 文/图
每月20日,晋江市磁灶镇下灶村60岁以上(yǐshàng)的老人都能准时(zhǔnshí)领取该月的“养老金”,30年来从未间断。
30年前,下灶村(xiàzàocūn)原党总支书记吴(wú)海水超前移风易俗、简办其父丧仪,用省下的3万余元作为启动资金,成立下灶村老人福利基金会。自此(zìcǐ),该村的老人们便过上(shàng)了有“养老金”的日子。吴海水过世后,他的儿子吴炳煊于(yú)2014年当选(dāngxuǎn)村党委书记,继承父亲遗志,继续“奉养”老人。如今,下灶村735位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领到150元至250元不等(děng)的“养老金”,不少老人已经连续领了30年。
“养老金”+免费(miǎnfèi)午餐+集体旅行 老人吃喝玩乐不愁
每月20日,下灶村(xiàzàocūn)的老人们总是喜笑颜开,带着“领银证”早上8点左右便从家里出发,到各自自然村的指定地点领“养老金”。60岁(suì)以上的150元、70岁以上的200元、80岁以上的250元,领了钱后在“领银证”上签个字,既(jì)庄重又有(yǒu)仪式感。
“以前是好(hǎo)海水,现在是好臭弟,要不是有他们,我们这种种田的(de)哪能想到什么‘养老金’。”72岁的王翠玉和老伴各领了(le)(le)200元。他们亲切地称前任书记(shūjì)为“好海水”,“好臭弟”是现任(xiànrèn)书记吴炳煊在老人们口中的昵称。“虽然钱不多,但加上国家的农保,一个月吃饱没问题。现在村里开了长者食堂,中午有免费的午餐,省下的钱还能买点想吃的东西。”王翠玉很感恩(gǎnēn),也很念老书记的情,她说:“好海水为村里做了很多。”
“我们村老人最幸福了,有得(dé)(dé)吃、有得拿,还有得玩。”96岁的陈美英已经领了30年的“养老金”,从基金会(jījīnhuì)创立之初的70元一直到现在的250元,独居的她觉得是非常好(hǎo)的保障。她所说的“玩”,是下灶村给老人的另一项福利:自2012年起,下灶村会不定期组织老人集体旅行。厦门、古田(gǔtián)、龙岩、金门、江西、广州、深圳……老人只需交1/3的费用,便(biàn)可享受保姆式旅行。
父亲去世(qùshì)简办丧仪 省钱办基金会“养”更多老人
“我父亲是从国家最困难的(de)年代过来的,以前一家(yījiā)三代人没人能吃饱,所以他特别同情、理解困难家庭(jiātíng)的难处。”下灶村党委书记吴炳煊(wúbǐngxuān)介绍,1980年其父吴海水(hǎishuǐ)高票当选下灶村党支部书记,当时的下灶村正处于“夜无剩粮,人无客衣”的窘境。吃过穷的苦,吴海水极力想要脱贫。改革开放东风吹起后,吴海水立即带领村民创办了晋江市第一家集体制瓷砖厂——下灶面(xiàzàomiàn)砖厂。
“面(miàn)砖厂开始盈利后,他每月从盈利款中抽取一部分钱发给老人(lǎorén)。当时每个老人几块钱,发了几年,直到面砖厂倒闭(dǎobì)。”吴炳煊介绍,面砖厂倒闭后,给老人的福利就停了。
1995年,吴海水的(de)父亲(fùqīn)过世,一向思想超前的吴海水提出简办丧仪,用省下的3万余元去(qù)帮助更多的老人。“我父亲的想法很朴实,他就(jiù)觉得(juéde)厚葬不如厚养,省下的钱能做更实在的事情。”吴炳煊介绍,在父亲看来,当时村里不少人家里还(hái)很穷,老人没钱找孩子(háizi)要,孩子自己也过得很艰难,常常为一点小钱闹矛盾,所以老父亲就想,如果老人能自己解决温饱,就可以减少很多矛盾。于是,吴海水简办父亲丧仪省下的3万余元便成了基金会的启动资金。
很快,老书记(shūjì)帮助老人的大爱精神传遍邻里乡亲,得到了(le)乡贤的广泛支持,当年乡贤及各方捐款便达到近100万元。1996年,下灶村老人福利基金会正式(zhèngshì)成立,当年4月就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(fāfàng)“养老金”70元。
为募捐到处“化缘” 30年累计(lěijì)支出2660余万元
今年是(shì)下灶村老人福利基金会成立第30年。4月8日,下灶村举行了盛大的仪式。据统计,截至2025年3月份共有2297人次参与捐资,基金会累计收到捐资及其他收入(包括旅游收款、利息、重阳节(chóngyángjié)捐资等)3098万余元,其中吴(wú)海水家族30年累计捐资490多万元(duōwànyuán)。30年来,基金会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分发(fēnfā)“养老金”、节日慰问、旅游福利、周年纪念活动(huódòng)等支出累计2660余万元。现在全村(quáncūn)有60岁以上老人735位。
“都是(shì)村两委带头(dàitóu)捐资,再到处去‘化缘’来的,这么(zhème)多年请别人捐资欠下的人情都还不了了。”吴炳煊(wúbǐngxuān)说,为(wèi)了完成父亲继续“奉养”老人的遗志,每两年他就发动一次捐款,从村两委开始到各处的朋友(péngyǒu)、生意伙伴等。2024年,村两委干部合计捐资151.5万元(wànyuán)。“我跟两委成员说,我们是为全村的老人求财,不是为自己,没什么不好意思的。但说实话,这都是人情。”吴炳煊说,仅靠捐款并不能长久,近年他也在策划一些新的村集体项目,希望这些项目能使村集体有造血功能,为基金会运营带来持续动力。







■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(chénlínghóng) 通讯员 冯春木 文/图
每月20日,晋江市磁灶镇下灶村60岁以上(yǐshàng)的老人都能准时(zhǔnshí)领取该月的“养老金”,30年来从未间断。
30年前,下灶村(xiàzàocūn)原党总支书记吴(wú)海水超前移风易俗、简办其父丧仪,用省下的3万余元作为启动资金,成立下灶村老人福利基金会。自此(zìcǐ),该村的老人们便过上(shàng)了有“养老金”的日子。吴海水过世后,他的儿子吴炳煊于(yú)2014年当选(dāngxuǎn)村党委书记,继承父亲遗志,继续“奉养”老人。如今,下灶村735位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领到150元至250元不等(děng)的“养老金”,不少老人已经连续领了30年。
“养老金”+免费(miǎnfèi)午餐+集体旅行 老人吃喝玩乐不愁
每月20日,下灶村(xiàzàocūn)的老人们总是喜笑颜开,带着“领银证”早上8点左右便从家里出发,到各自自然村的指定地点领“养老金”。60岁(suì)以上的150元、70岁以上的200元、80岁以上的250元,领了钱后在“领银证”上签个字,既(jì)庄重又有(yǒu)仪式感。
“以前是好(hǎo)海水,现在是好臭弟,要不是有他们,我们这种种田的(de)哪能想到什么‘养老金’。”72岁的王翠玉和老伴各领了(le)(le)200元。他们亲切地称前任书记(shūjì)为“好海水”,“好臭弟”是现任(xiànrèn)书记吴炳煊在老人们口中的昵称。“虽然钱不多,但加上国家的农保,一个月吃饱没问题。现在村里开了长者食堂,中午有免费的午餐,省下的钱还能买点想吃的东西。”王翠玉很感恩(gǎnēn),也很念老书记的情,她说:“好海水为村里做了很多。”
“我们村老人最幸福了,有得(dé)(dé)吃、有得拿,还有得玩。”96岁的陈美英已经领了30年的“养老金”,从基金会(jījīnhuì)创立之初的70元一直到现在的250元,独居的她觉得是非常好(hǎo)的保障。她所说的“玩”,是下灶村给老人的另一项福利:自2012年起,下灶村会不定期组织老人集体旅行。厦门、古田(gǔtián)、龙岩、金门、江西、广州、深圳……老人只需交1/3的费用,便(biàn)可享受保姆式旅行。
父亲去世(qùshì)简办丧仪 省钱办基金会“养”更多老人
“我父亲是从国家最困难的(de)年代过来的,以前一家(yījiā)三代人没人能吃饱,所以他特别同情、理解困难家庭(jiātíng)的难处。”下灶村党委书记吴炳煊(wúbǐngxuān)介绍,1980年其父吴海水(hǎishuǐ)高票当选下灶村党支部书记,当时的下灶村正处于“夜无剩粮,人无客衣”的窘境。吃过穷的苦,吴海水极力想要脱贫。改革开放东风吹起后,吴海水立即带领村民创办了晋江市第一家集体制瓷砖厂——下灶面(xiàzàomiàn)砖厂。
“面(miàn)砖厂开始盈利后,他每月从盈利款中抽取一部分钱发给老人(lǎorén)。当时每个老人几块钱,发了几年,直到面砖厂倒闭(dǎobì)。”吴炳煊介绍,面砖厂倒闭后,给老人的福利就停了。
1995年,吴海水的(de)父亲(fùqīn)过世,一向思想超前的吴海水提出简办丧仪,用省下的3万余元去(qù)帮助更多的老人。“我父亲的想法很朴实,他就(jiù)觉得(juéde)厚葬不如厚养,省下的钱能做更实在的事情。”吴炳煊介绍,在父亲看来,当时村里不少人家里还(hái)很穷,老人没钱找孩子(háizi)要,孩子自己也过得很艰难,常常为一点小钱闹矛盾,所以老父亲就想,如果老人能自己解决温饱,就可以减少很多矛盾。于是,吴海水简办父亲丧仪省下的3万余元便成了基金会的启动资金。
很快,老书记(shūjì)帮助老人的大爱精神传遍邻里乡亲,得到了(le)乡贤的广泛支持,当年乡贤及各方捐款便达到近100万元。1996年,下灶村老人福利基金会正式(zhèngshì)成立,当年4月就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(fāfàng)“养老金”70元。
为募捐到处“化缘” 30年累计(lěijì)支出2660余万元
今年是(shì)下灶村老人福利基金会成立第30年。4月8日,下灶村举行了盛大的仪式。据统计,截至2025年3月份共有2297人次参与捐资,基金会累计收到捐资及其他收入(包括旅游收款、利息、重阳节(chóngyángjié)捐资等)3098万余元,其中吴(wú)海水家族30年累计捐资490多万元(duōwànyuán)。30年来,基金会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分发(fēnfā)“养老金”、节日慰问、旅游福利、周年纪念活动(huódòng)等支出累计2660余万元。现在全村(quáncūn)有60岁以上老人735位。
“都是(shì)村两委带头(dàitóu)捐资,再到处去‘化缘’来的,这么(zhème)多年请别人捐资欠下的人情都还不了了。”吴炳煊(wúbǐngxuān)说,为(wèi)了完成父亲继续“奉养”老人的遗志,每两年他就发动一次捐款,从村两委开始到各处的朋友(péngyǒu)、生意伙伴等。2024年,村两委干部合计捐资151.5万元(wànyuán)。“我跟两委成员说,我们是为全村的老人求财,不是为自己,没什么不好意思的。但说实话,这都是人情。”吴炳煊说,仅靠捐款并不能长久,近年他也在策划一些新的村集体项目,希望这些项目能使村集体有造血功能,为基金会运营带来持续动力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